淄博日报:聚焦信息化教学 聚力提升育人质量 ——淄博一中“双聚”谱写全市高中智慧教育新篇章
5月14日,《淄博日报》第六版以《聚焦信息化教学 聚力提升育人质量——淄博一中“双聚”谱写全市高中智慧教育新篇章》为题对我校信息化教学进行专题报道,内容如下:
聚焦信息化教学 聚力提升育人质量
——淄博一中“双聚”谱写全市高中智慧教育新篇章
本报记者 宓家峰 孙艳芹 通讯员 任明忠
淄博一中自2013年实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以来,亮点频闪,特别是2019年,翟希牧获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一等奖;2020年,王君硕获第34届全国化学奥赛一等奖;2020年,学校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瞩目。
这份成绩单上,浸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正确领导,浸透着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对学校的倾力支持,更浸透着学校发挥信息化优势、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育人方式、提升育人质量的担当。
坚持改革创新,谱写全市高中智慧教育新篇章。淄博一中信息化教学分为三步走——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智慧教育,6年三大步完成了智慧教育的阶段性跨越,在全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路领跑。2019年,学校成功承办了全国第二届“实践中的教育信息化”大会,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2021年,学校《统筹规划 质量先行》获省教育厅疫情防控环境下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构建大数据资源库,满足一对一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学校智慧教学云平台上,按照“一课一网”要求,各学科建成了所有章节知识点的学习资源体系。与大数据教学资源库对接,智慧评测平台在海量的教学资源中进行资源的优化和匹配,按班级共性错题、知识点等不同组题角度组卷。目前,96间智慧教室建成使用,无线网络实现高密度全覆盖,建设网络学习资源15万个,满足了全校4300余名学生随时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强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稳步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线下教学以推进精准教学为原则,课前,教师在教学云平台提供导学微视频、自学任务单等资源,学生借助平台资源预习。课上,根据教学平台采集到的预习情况数据,利用智慧课堂交互系统获取到的学生课堂学习动态反馈信息,教师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课后,教师布置网络作业,学生通过平台提交在线作业或者通过手阅系统提交纸质作业,教师借助平台反馈数据确定教学策略。线上教学在2020年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优势”彰显。学校组织线上直播、在线交流答疑、平台资源共享、在线考试检测等,年级共开设19个直播间,各任课教师变身“网络直播”。高三年级复课之初,学校自创实施基于“智慧校园”的A、B班同步授课模式,“讲练结合、学生助教、微课助学、教师直播”等4种方式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实现了分散上课课堂实时互动、及时监管,教学同频同步、资源共融共享,班级互联互通、管理随时随地,为高考质量大幅提升奠定了坚实根基。
“信息路”步履坚定,师生共成长。学校教师谭凤兰主持的研究课题获2018年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盖晓琳的教学案例获第二十三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基础教育组案例一等奖;樊恒明在由中央电教馆组织的“互联网+课堂:新时代活力课堂探索与实践系列研讨活动”中获全国一等奖;李荣国、孙锋制作的网站《物理小家》获全国基础教育组学科主题社区一等奖第一名。
“学校下一步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教学,解决常态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我校将以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认真执行我市出台的《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共同提高的指导意见》、《淄博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全面探索建立‘互联网+教、学、测、评、管、家校共育’新机制,推动全校教育系统性变革。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聚力提升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务学生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淄博教育信息化新时代篇章做出一中新贡献。”淄博一中副校长刘加成掷地有声、信心满满。